盜采者在山體上打出一個個礦洞,山體滿目瘡痍
整個山體被挖得滿目瘡痍[國內新聞]當地村民告訴記者,采挖黃龍玉沒有什么竅門,因為不具備開采玉石的專業(yè)知識,往往是哪個地方挖出玉,大家都一窩蜂地湊上去。在村民們看來,上山挖玉更像是一場豪賭,挖洞采玉的錢也是東拼西湊來的,一個洞賠上二三十萬元的也有。
村民告訴記者,采挖黃龍玉不僅累,而且很危險,盡管在挖洞時,尚未出現礦洞塌方,但是一氧化碳中毒倒是時有發(fā)生。
在村民看來,當地的黃龍玉已經面臨枯竭,由于黃龍玉越來越稀缺,所以,盜采者開始四處打洞,很多時候,洞挖得很深,也發(fā)現不了黃龍玉的蹤跡。就這樣,盜采者在山體上打出一個個礦洞,整個山體被挖得滿目瘡痍,有的盜采者挖出的盜洞長達百米。
礦山秩序整治工作組隊員楊學安告訴記者,山上尋找黃龍玉的盜洞非常多。在這個洞口記者看到,盜洞的上方是一個接近10米的石料堆,白花花的花崗巖暴露在外。沿著小道,記者爬上了石料堆的頂端。第一眼看見的是堆放在一旁的木材和蓋在木材上的塑料布,整個現場破爛不堪。
這是私挖黃龍玉的盜采者在現場留下的東西,楊學安告訴記者,這些盜采者支起帳篷,就在洞口住下來。由于當地一直打擊非法盜采黃龍玉,所以,很多盜采者聞風就跑,打一槍換一個地方。
0.5平方公里聚集萬名盜挖者
記者了解到,近幾年黃龍玉的價格可謂是翻著跟斗不停地漲,由于利益的驅使,私挖亂采一直屢禁不止。盜采者瘋狂盜洞,采挖黃龍玉。致使當地的環(huán)境遭到嚴重破壞。
時任龍陵縣安監(jiān)局局長的侯德升出任小黑山主礦區(qū)的工作組的組長,回憶起當年的私挖盜采黃龍玉的場景時,當時發(fā)生的一切歷歷在目。
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安全生產監(jiān)督管理局局長侯德升說:“這一片不到0.5平方公里的面積上,大概聚集了1萬人左右,而且到后來已經發(fā)展到有黑惡勢力在山上強買強賣,打架斗毆。”
楊學安告訴記者,他們也很無奈,作為礦山秩序整治工作組隊員,他們沒有執(zhí)法權,再加上針對黃龍玉私挖亂采行為,相應的法律法規(guī)不健全,就算警察來了,當時也只能勸誡。
政府出臺管理條例保護資源
龍陵縣政法委書記趙孝平表示,當地政府和主管部門每次深入9個村涉及的轄區(qū)進行地毯式檢查、宣傳、勸返,進行地毯式排查,效果都一般。“因為我們封停了每一個洞子以后,政府也不可能派工作人員長期地守在每一個洞口。”趙孝平坦言,在打擊私挖盜采和管理黃龍玉時,還有一個棘手的問題。
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黃龍玉開發(fā)管理辦公室主任侯德升:“不出臺一個法律的話,政府部門在這個執(zhí)法過程、體系過程中沒有法可依。”
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問題,2014年12月24日,云南省出臺了《云南省龍陵黃龍玉資源管理條例》并于2015年1月1日起實施。此舉意味著云南黃龍玉的保護與開發(fā)已步入法制化軌道。
正因為黃龍玉的價格評估沒有專業(yè)的中介機構,也就給黃龍玉礦的采礦許可、案值認定,執(zhí)法處理帶來諸多困難。采訪時記者了解到,《云南省龍陵黃龍玉資源管理條例》的出臺,除了能有效遏制黃龍玉私挖濫采對環(huán)境造成的影響外,對于黃龍玉的市場也會起到一定的穩(wěn)定作用。
不僅如此,為了保護和合理利用黃龍玉資源,龍陵縣政府成立了以保山黃龍玉有限公司為龍頭的企業(yè),建立了礦山管理體制和利益分配機制。
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黑山村楊家寨村民楊旺從說:“新的開采方式讓老百姓也能獲利,山體也得到了保護,我們也能持續(xù)地在公盤中獲利,如果幾年挖完了,那就啥也沒有了。”
[邯鄲新聞]1月23日下午,在邯鄲銀行微貸中心會議室,由團市委發(fā)起組織的2014年青年創(chuàng)業(yè)大賽后續(xù)服務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