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古專家建議
大名府故城文物保護納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規(guī)劃
河北新聞網訊(河北日報記者龔正龍)大運河沿線遺址眾多,文物考古、研究和保護任務艱巨。日前,記者從省文物局等單位獲悉,為保護好、傳承好、利用好大運河文化,部分國內知名專家學者赴邯鄲市大名縣,就大名府故城遺址考古工作進行論證和現場指導。專家們建議,根據相關考古成果,積極推進遺址保護與考古遺址公園建設,將大名府故城文物保護工作納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規(guī)劃。
大名府故城遺址位于邯鄲市大名縣大街鄉(xiāng)一帶,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大名府故城興起于隋唐,隨著大運河永濟渠的開鑿開通,成為溝通河北與江淮地區(qū)的交通樞紐。多年來,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持續(xù)開展大名府故城遺址考古調查和勘探工作,基本弄清城址平面分布范圍、三重城垣城市平面布局、內部道路網絡、城內水系走向和重點區(qū)域城市功能分區(qū),為該遺址文物保護規(guī)劃編制提供重要科學依據,奠定了大名府故城文物保護工作基礎。同時,這些成果推動了北宋時期都城制度、四京城市群格局、宋遼軍事對峙、水運與城市經濟發(fā)展的深入研究,成為河北歷史時期城市考古重要標尺。
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、北京大學、中國人民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建議,利用科技手段采集綜合信息數據,實現大遺址基礎數據的數字化、信息化和規(guī)范化,搭建地理信息系統平臺;借鑒國內歷史時期都城城市考古理念和方法,進一步厘清大名府故城城內水系與大運河永濟渠位置關系,弄清城門具體位置及城內路網結構。要盡快制訂中長期考古工作計劃,通過考古來推進黃河以北區(qū)域歷史時期中心城市興起、發(fā)展和商品經濟繁榮的研究,積極推動河北大運河文化帶建設。